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熊蟬愛啥樹與褐根病


大家好 去年花了些時間去找答案
有些粗略的成果與大家分享

這篇是從熊蟬偏好的棲木調查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關於都市中的熊蟬愛啥樹
從圖中可知高砂熊蟬似乎有比紅脈熊蟬寬廣些的偏好種類(藍色柱較多)
然而這裡指的偏好並非一定是會吃(吸食)什麼樹
而是指會利用那些樹 包括只是純粹休息之類
這是因為無論成蟲或若蟲的攝食都觀察不易
甚至大部份是因為雄蟲鳴唱才發現個體而記錄的
           
不過 這當中仍有很有意思之處
留意綠色柱狀
綠色柱狀主要是羽化後在樹幹上留下的蛻 或地上的蟬洞
這很可能表示這些樹是他們地下五年所利用的種類
也就是說 那些樹才是供他們長大的地方
雖然我無法自蛻 與洞鑑定蟬的種類
但與成蟲停棲的樹可以概知似乎有些樹是對他們很有吸引力的
這種吸引力從小到他們成熟都通
比如小葉欖仁、水柳(綠柱被遮住了)、白雞油
這很可能是繁殖木


           
另外 生活型比對發現這兩種熊蟬只利用喬木
草本 灌木未見利用 藤類可能也沒有
棲木的高階分類群比對也集中於裸子植物與雙子葉植物
缺乏單子葉植物
蕨類則因樣本太少 不能確知(只有三株樣本 且沒蟬)
雖然 這些棲木是受到蟬隨機性的選擇 抑或是有其獨特性尚待瞭解
不過 如此也已勾勒出這兩種熊蟬類的偏好棲木輪廓
喬木+裸子或雙子
這概念對一些探索植物病害拓殖、生態營造、公園經營之類面向會有助益
好比我期望公園內有紅脈熊蟬
可以栽植水柳、垂柳這類植物
這樣可能為公園內增添另一款夏季的歌聲
臺北市的青年公園即為一有紅脈熊蟬的案例
           
在褐根病方面
由於熊蟬類的生活與樹木相當密切
又利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樹木根部內的體液
以及成蟲期發達的飛行能力
這些特性有可能得以協助某些林木病原的拓殖
比如廣範危害臺灣低海拔地區的褐根病
調查結果比對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之「樹木褐根病調查通報系統」所列褐根病常見寄主植物
結果熊蟬類之宿主及潛在宿主共計55種
其中有19種為褐根病常見宿主植物 約佔34.54%
褐根病常見宿主植物共計85種 其中有19種為熊蟬類之宿主及潛在宿主 約佔22.35%
此結果初步顯示蟬與褐根病的相關性並不高
然而熊蟬族群呈現的低密度與零散分佈現象與褐根病零散發生的現象此點有共通處
因此熊蟬是否有協助褐根病拓殖與感染宿主的可能性尚需進一步釐清
不過紅脈熊蟬的若蟲期長達5年
若此期間宿主衰弱、罹患褐根病等疾病或死亡也會導致若蟲餓死
因此褐根病侵害宿主也會間接危害熊蟬之族群
           
最後 從觀察經驗上也發現樹穴小於2*2平方公尺都沒有蟬的蹤跡
甚至連成蟲都沒有停棲
很可能這也暗示了那些樹長得不好
這類的樹尤其是道路兩旁的行道樹
通常樹穴都只有1*1平方公尺左右
看來這些地方夏天應該都會蠻安靜的
因為蟬不會去利用
甚至這些行道樹所成的綠廊也無法成為熊蟬拓殖的廊道
這些地方的熊蟬只能靠自己的直覺與飛行能力了
某些被隔離 且切割細碎的都會小公園恐怕會很缺蟬
那邊的鳥兒 蝙蝠可能會少了些動物性蛋白質的來源
           
以及 在5年內有大修枝 或移植的樹也沒有觀察到蟬洞或蟬蛻
這與蟬類在地下寄居的時間長應有直接關係
大修枝 或移植的樹會直接減少根部獲得的光合作用產物
也會導致若蟲餓死
           
這些調查成果與各位分享
懇請指教
           
           
PS. 於2014年6月至8月期間,於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與臺中市以「方便取樣」(convenience sampling)選取數處公園、校園、道路、人工濕地、河濱公園與私人庭園。記錄調查範圍內所遇植物種類、株數、生活型、每株植物上所停棲的蟬種類、成蟬隻數、蟬蛻個數與蟬出土後留下的洞數(簡稱:蟬洞),並統計之。雖然成蟲目擊困難,調查多以鳴唱之雄蟲隻次為計量標準,但調查者配備望遠鏡以儘可能增加目擊隻次,意在保障鑑定可靠性、觀測是否有取食行為,並提升調查到未鳴唱個體(雌蟬或休息中的個體)隻次的機會。一共調查63科151種5809株植物,高砂熊蟬235隻次,紅脈熊蟬152隻次。無法鑑定至種之蟬蛻與蟬洞之熊蟬屬(spp.) 138隻次,此其中未能排除有臺灣熊蟬(Cryptotympana holsti)存在之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